水與火的棲息

水與火的棲息-姜憲明 / 撰文:陳維峰

面對城市某種疆界的構成運動,公共藝術似乎使人類空間性的意義更為明顯。然而,對於姜憲明而言,在不減少技術形式與感覺內容的意義,以及不模糊圍繞實踐與理論而發展出的創造性與批判性的情形下,開始給作品這樣置入的新生事物注入思想與詮釋性的嶄新模式。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際,正是在這一獲得張力的視角下,我們閱讀到姜憲明的作品,想像力在兩條截然不同的軸上:「水」與「火」,展開一種對我們生活向度的共時性。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2001年)的「逆水行舟」和「開卷有益」的組作,它們必然和經常形成問題性的相互影響,一種以濃縮形式表達了關於柔動因素足以創造一種情感份量,從而驅散城市的剛強。出於這樣誘惑的需要,想像力在喜悅嚮往之處下功夫,或是朝向挖掘存在的本質,姜憲明在顯露的表象後面找到隱藏的形象。藉由水波漣漪的皺褶之術,藝術家(姜憲明與陳麗杏)在台大醫院會議中心(2003年)的「花舞浮波」一作之中,提用宇宙論的物質符號來表明想像的不同試驗。順著流水波漾,順著將生命浮盪輕揚,如胚芽般的雙花起舞於波光遐想。那可是一方天地,一方於城市冷硬的人工森林之中,某種重複又無限的賦格曲?

若一切緩慢變化的東西能作為「水」來解釋的話,那麼一切堅忍卻又具備迅速變化的東西就可以作為「火」來理解。設置於國立體育學院的「榮耀的光環.大地」(2005年),姜憲明以彷彿浴火鳳凰的熊熊金黃,環繞出火之雙臂纏繞的閃耀招喚。對於修習體育的學子而言,這件作品十足呈現在體熱摩擦的外在體驗被觸及之前,已被覺察熔於火焰般純淨元素的死亡,正是在普羅米修斯情結的歷程當中更加接近認識自我。認識自我恰恰在於「大地」投射而生的一切動作,力比多(libido)於此才變得高尚。

深刻而持久的雙重性正是同物質的想像一起在其中相互維繫的。在桃園醫院(2007年)的「傳遞祝福,敞開心門」當中,我們尤其會看到姜憲明試著詳細地說明個體是如何在表象的象徵之中取得自己的形象。形式上,以拱門形式作為主體,即在門道中獲得領受的示意。色彩上,形塑醫生如同白色得以包容大地萬物的形形色色,意謂為生命帶來無窮可能。意涵上,宛如聲波般的柔順曲線似乎讓我們聆聽到振動,這是一種表達上的實存,它指涉某種微型的感覺,象徵醫生與病人之間相互敞開心門,接受醫治與親友的關懷與祝福。

「水」與「火」的著重使用突出了一種兼具批判性與想像性的視角。姜憲明彷彿向我們操演,容許我這麼說,感覺我們自己在感覺:只是細細感覺。不是任何外在於我的感覺,而是每當你感覺自己時,激動在你自己體內的那一份振動。


Tel:03-477-0269

Fax:03-497-0272

Add:327桃園市新屋區新生里中山路373號

E-mail:min6129@ms58.hinet.net